从《教父》到《爱尔兰人》:教父已死,江湖远逝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10日浏览量:
这一幕永远地镌刻在我脑海里: 庄严圣洁的教堂,代表着宗教盛典的管风琴乐曲徐徐奏响,神父用意大利语念诵着《圣经》,为迈克·科里昂担任他姐姐康妮的孩子的教父受洗。当威严肃穆的神父亲切地询问:“迈克·科里昂,你弃绝撒旦吗?”镜头一转,一场由迈克·科里昂筹谋的针对其他黑帮家族的大屠杀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鲜血洒满了门厅走廊,鲜血洒满了推拿室,鲜血洒满了旋转门,鲜血洒满了卧室,鲜血洒满了台阶……紧接着,镜头再次切回教堂,迈克·科里昂沉吟了一下,淡然回覆:“是的,我弃绝。
” 神圣的受洗仪式、小婴儿单纯的脸庞与恐怖的大屠杀,镜头的往返切换,将迈克·科里昂这头孤狼阴狠冷漠的性格、稳操胜券的笃放心理陪衬得淋漓尽致。此时现在,新一代的教父犹如新星冉冉升起,他是高贵职位和权力的象征,纵然这种职位和权力是以粗暴蹂躏生命换来的——《教父》借此深刻地诠释了权力与罪恶之间的辩证关系。有趣的是,饰演第二代教父迈克·科里昂的年轻演员阿尔·帕西诺此时仅31岁,《教父》是他出演的第三部作品,但凭借美国影戏史上这一描画意大利黑手党的最雄伟史诗,阿尔·帕西诺也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一连4年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配)角提名。《教父》剧照然而,时隔48年后,当阿尔·帕西诺在《爱尔兰人》中出演美国工会主席的时候,我才惆怅地意识到:这次,我的“教父”必须死,他太顽强了,他竟然狂妄地以为还能像年轻时那样战斗到底,但谁都知道,他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属于他的“江湖”。
他拒绝互助,自信地看着台下喁喁私语的对手,一意孤行地面临这帮离间他、中伤他甚至谋害谋害他的罪恶势力。阿尔·帕西诺两代“教父”的发展门路:从乡土人情到现代政治 最令姜文念兹在兹的,是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维多·科里昂竟然毫无“霸气”,反而像怨妇一样,抱着一只猫喋喋不休地埋怨朋侪说:你都不记得我了,你很久都没请我喝咖啡了!这也表示着维多·科里昂是一位温厚朴实、富有“人情味”的教父。而许多年后,姜文在自己导演的影戏《一步之遥》中,对另一小我私家说:你都不妥我是朋侪,你竟然跟我说“请”!(大意)坐在荧幕劈面的我不禁会意地一笑:只要稍有留心的人都知道,现在姜文正在模拟他最崇敬的演员马龙·白兰度——而他也曾经是我最崇敬的男明星,在大学时期我看遍了险些所有能够找到的他的影戏,《欲望号街车》、《码头风云》、《叛舰喋血记》、《教父》、《现代启示录》……这位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演员”的奥斯卡影帝,在私生活上的“滑铁卢”也令影迷们无限感伤:酗酒、性侵、浪费、暴饮暴食、三次离异的婚姻、数不清的情人及私生子、近亿美元的债务。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老教父维多·科里昂 差别的是,老教父发迹于上世纪初期美国移民潮时期,社会杂乱、经济凋敝、法治不彰,这时面临外部势力的侵袭和压迫,来自家乡熟人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理,由于漂泊感和不宁静心理,突然漂泊他乡的人也往往更容易依赖地缘关系“抱团取暖”,而不敢、不愿也不去信任契约关系。根据《教父2》的回忆和线索,其时,从少年时代躲避对头追杀的维多·科里昂,在乡亲们的资助下,从西西里逃亡到了美国,扎根于意大利人聚居的社区,从底层社会逐步长大成人还成了家,一直到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还是天职勤劳的移民。如果不是黑手党的泛起,如果不是维多·科里昂干掉了敲诈勒索的小头目,他也不行能赢得整个意大利人居住区乡亲们的拥护和恋慕,并开始建设起自己的“玄色帝国”。
到《教父1》开篇的时候,垂老迈矣的维多·科里昂正在女儿婚宴的幕后,资助熟识的朋侪应对他们请托的事情,例如为殡仪馆老板处置惩罚他女儿的不幸遭遇以及他本人所受的侮辱。正如知乎网友“半截小丑”所说:殡仪馆老板与老教父虽然“两家相识多年,老板却尽可能制止与教父发生联系。相比教父,他更愿意相信有所谓执法保障的美国社会,……但在接受不公审罚后,他决议选择向教父寻求资助。纵然是选择寻求资助,他同样希望通过款项的方式来制止与黑帮发生联系,他并不想欠教父一小我私家情。
但从教父的角度来讲,他希望获得的是殡仪馆老板的友谊,让殡仪馆老板敬畏他。”这就好像传统的中国社会,人情、体面经常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并进而成为国人立身处世的潜在逻辑。别人对你的人情越重、给你的体面越大,以后你受掌控的水平就越深,而他的势力则越雄厚。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这样写道:“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乡土社会,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相反,如果你欠着别人一小我私家情,那就总得找一个时机去加倍归还。
教父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构建起了自己及其家族庞大的人脉关系。但另一面,由于受传统伦理的熏染,老教父对良俗公序极为敏感。
他重视亲情,憧憬家庭的爱和温暖,还温柔地申饬别人:“你经常跟家人待在一起吗?不错。掉臂家的男子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子! ”在女儿康妮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欢快婚礼段落,科里昂家族的成员们欢聚一堂,和乐陶陶,令人羡慕。他也恪守原则,决不逾越底线贩迫害人,因此激怒了毒枭素洛佐,招来了杀身之祸。
尔后来迈克·科里昂的“变坏”,也是他绝境逢生、被迫还击的生存计谋:父亲被杀、兄长中弹、爱妻被信任的人炸成碎末……无论如何,我们都难以对两代教父萌生恨意;相反,心田深处还难免有着深刻的同情。可以说,科里昂家族“洗白”的历程也是暴力被正当化的历程。
在体现帮派斗争中,这种对善恶正邪的划分,也直接影响了90年月古惑仔影戏的叙事模式,如陈浩南就代表了黑帮势力内部具有正义倾向的一方。不外,迈克·科里昂的发展情况与老教父有着天壤之别,其时美国的生长蒸蒸日上,执法完善,政府强大,这些挤压了家族事业的生长空间,迈克·科里昂面临庞大的家族转型危机。
正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钱态在《〈教父〉:权力与罪恶之间》里所说: 在影片中,作为权力和职位象征的科里昂家族,虽然已经处于控制整个社会的权力系统内部,同时也拥有庞大的社会资源和权力资源,但很显然,黑社会的身份使其终究只是游戏规则的推行者和掩护者,而不是具有真正权力的制定者。教父科里昂本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期盼他最心爱的小儿子能够成为真正控制社会资源和掌握政治实权的焦点人物。事实上,在《教父》第二集中,迈克开始将家族的触角伸向了政界……由于黑手党家族与国家政客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吓唬、威胁、谋害等暴力手段之下潜藏着的思维逻辑和行事规则,在某种水平上也是以政府和政党为代表的权力体系的运作规则。
在影戏看来,在美国,无论是黑手党还是政党,无论是黑道还是白道,其生存规则都是弱肉强食、利益斗争,并无本质的区别,只不外政党披上了一层正当的外衣而已。可是随着美国政府对于黑帮势力的干预和压制,迈克·科里昂开始面临执法的一系列观察和指控,虽然最终逃脱了制裁,却已经身心俱疲。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因为再也蒙受不了这种充满了暴力、谋害和罪恶的生活,偷偷去做了人工流产,含泪脱离了这个家,只剩下迈克·科里昂独自一人坐在凄冷的湖边,茫然地遥望着远方…… 《爱尔兰人》:黑帮影戏的终结者 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有两种差别性质的社会划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所谓礼俗社会,是指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社会秩序、划定人与人的关系的,靠的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因此它是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的(“无讼”),长老们的一言一行举足轻重;而法理社会,依靠的是国家强大的执法机械作为后援。
前者注重地缘关系,后者则更强调政治契约文明,以致商业道德。第二代教父的悲剧运气,正在于他处于美国从某种意义上的礼俗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过渡的时代狭缝里;而这种痛苦和受难,在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冲奥大片《爱尔兰人》中,展现得尤其显著。
由于不被看好,该影片从筹备到上映,已耗时十余年,片长达三个半小时,可谓极其磨练观众的耐心。但没想到的是,影片开播后,回声热烈,分不降反升,从8.9分升至9.1分;而在奥斯卡预测方面,本片也成为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的头号大热门。
《爱尔兰人》的评分 影片题为“爱尔兰人”,指的是弗兰克·希兰,他的外貌身份是爱尔兰籍的卡车司机工会高层,实则是为黑手党效力的杀手。3.5小时的荧幕时间里,重点讲述了弗兰克·希兰的三件主要履历:一次偶然的机缘,认识了黑手党大佬罗素·布法利诺,并在险些酿成大祸的情势下,获得了后者的资助,今后成为他的“空手套”;在罗素·布法利诺的举荐下,成为美国工会主席吉米·霍法最信任的亲密同伴,资助其工会垄断美国海洛因市场和投资赌场;当胖子托尼和罗素·布法利诺等众黑帮首脑对吉米·霍法狂妄膨胀的野心再也无法忍受之时,弗兰克·希兰受命强杀了吉米·霍法。吉米·霍法与弗兰克·希兰 在这位工会主席神秘失踪之后,虽然查无实证,但险些所有的黑帮首脑都被美国政府以种种各样的罪名投进了牢狱,不少人都以悲剧收场:胖子托尼得了前列腺癌;罗素·布法利诺在牢狱医院里病死;弗兰克·希兰出狱后,众叛亲离,举目无亲地坐在轮椅上望着敞开的房门,好像在期待着怨恨他的女儿们重新回到自己身边……至此,马丁·斯科塞斯为黑帮影戏划上了一个句点。影片中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于黑帮势力的控制和打压已经无孔不入。
譬如,肯尼迪总统在黑手党的资助下竞选乐成后,反而让弟弟罗伯特担任司法部长,对吉米·霍法等人针锋相对、紧咬不放,最终吉米·霍法因被指控到场行贿和诈骗,被判处入狱羁系13年,而且直到他主动辞去工会主席,美国政府才准许他出狱。但纵然没有厥后与黑帮大佬们的矛盾纠葛,他也很难东山再起,因为此时的社会形势已经急转直下,美国工会的势力逐渐式微。据网友“西西里的朗读者”对相关历史配景的先容,“霍法出狱后美国其时的社会民风已经改变,工会许多时候被看成是负面的工具,是造成美国社会问题的系统破坏者,美国工会已经从巅峰开始跌落。
……巅峰时期到场工会的劳动者凌驾总人数的25%,可是现在已经不足10%,而且多数还是在消防队或者学校供职的公职人员。”这意味着吉米·霍法不再能够一手遮天了。然而,出狱后的他俨然脱离了社会现实,他狂妄自大地认为工会就是他的小我私家财富,没有人能从他手里夺走工会主席的权力。他的存在已经危及到黑帮大佬们的利益。
在弗兰克·希兰屡劝不止的情况下,吉米·霍法注定要提前走向生命的终点。无怪乎美国杂志《名利场》在将《爱尔兰人》评选为2019年度年度最佳影戏时,称这是一部形貌“年深日久、冰霜融化、备受争议的犯罪史诗,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研究。
” 在社会高度法治化的今天,以平等、互助和互利为基础的现代文明深入人心,从前那套暴力夺取的手段已经遭到普遍抵制和唾弃,不再具有市场。在老教父所生存的浊世,他临终回忆时或许还能有资格说一句,我已经尽到了掩护家人、朋侪的责任;但等弗兰克·希兰再如此自许的时候,连家人都要嗤之以鼻了,他的女儿甚至直接怼道:你掩护我们?我们有什么难题都不敢告诉你,天天都在为你担惊受怕。所以,第二代教父和弗兰克·希兰的家人都无一破例地选择了脱离他们。
弗兰克·希兰与女儿对话 诚如张维迎所指出的:“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每一小我私家都是自利的、自我为中心的,可是只有人们相互互助才气生存和生长。因此,人类社碰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利的人能够相互互助。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类基本上处于零和博弈状态,“利己”与“利他”经常处于对立之中,儒家所强调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由于违背了人类“谋食”的天性,反倒盛产出大量的“伪君子”。只有自由市场经济的勃兴才真正带来了人类道德思想史上的大革命。市场的逻辑就是利已要先利人,互利才气共赢。
“相比之下,传统社会发达致富和高官厚禄主要靠强盗逻辑,而非市场逻辑。社会职位最高、积累财富最多、最受民众顶礼膜拜的人,通常就是那些杀人最多、掠夺财富最多、统治和奴役人最多的人。
”在市场的条件下,人类挣脱了蛮荒时代的掠夺性交流,开始有了规则,有了平等互助,有了契约精神。那些缺乏互助精神的人,则一定为时代所淘汰。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吉米·霍法是如何的刚愎自用:当弗兰克·希兰重复劝说吉米·霍法寻求别人的资助时,吉米·霍法却因为对方迟到了15分钟老羞成怒,拒绝互助,还与对方扭打成了一团,最终不欢而散。
而失去对方的支持,他的竞选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48年前,阿尔·帕西诺饰演的新一代教父叱咤风云、老谋深算,他说一不二、成竹在胸,边受洗边杀人;48年后,阿尔·帕西诺饰演的美国工会主席,却必须要在自己最厌恶的人和事上做出妥协。更可悲者,是时光的浩荡洪流,席卷了血脉贲张的青春,席卷了挥斥方遒的意气,只剩下一副衰老病弱的身躯和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饰演弗兰克·希兰的罗伯特·德尼罗踢打小卖店老板时,那老态疲显的一幕心酸了几多影迷。弗兰克·希兰踢打小卖店老板 自古英雄如尤物,不许人间见白头。
我的“教父”死了。一个豪强纵横的时代落幕了。《爱尔兰人》剧照。
本文关键词:从,《,教父,》,nba买球正规官方网站,到,爱尔兰人,已死,江湖,远逝
本文来源:nba买球正规官方网站-www.aienjiazheng.com